新闻中心
公司动态

博世同声传译系统在线上会议中的应用

自2025年11月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与远程协作需求的激增,多语种线上会议已成为国际组织、跨国企业与政府机构的标准运作模式。在这一背景下,博世同声传译系统凭借其卓越的音质、稳定的性能与高度的集成性,在国际会议场合展现出独特价值。博世同传设备技术服务中心将阐述系统在多语种线上会议中的应用方案,重点分析远程接入的技术要点,并详细说明关键设备的配置参数,为构建高效、可靠的跨语言会议环境提供专业指导。


一、博世同声传译系统概述与核心优势


博世同声传译系统是集数字会议、同声传译、语音分配于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其核心基于全数字音频技术与模块化架构。系统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通过Bitstream系统进行高精度模数转换,从根本上消除了传统模拟系统常见的干扰、失真和串音问题,确保了语音传输的纯净度。系统的模块化设计使其具备高度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既能适应小型研讨会议,也能满足数千人参与的大型国际会议需求。


在多语种线上会议环境中,博世系统的突出优势体现在其强大的集成能力。系统支持多达31个同声传译通道及1个原始语言通道,音频带宽达到20kHz,能够提供HiFi品质的翻译语音。同时,系统内置的多通道同步技术确保各语种传输的同步性,避免因延迟导致的理解障碍。这种技术优势特别适合需要实时精准沟通的高级别国际会议,如联合国会议、欧盟理事会会议等重大场合,博世系统均有成功应用案例。


博世系统的另一核心优势在于其红外语言分配技术。采用符合IEC 61603-7标准的数字红外传输协议,工作在2-8MHz频段,有效避免了荧光灯、LED灯等照明系统产生的干扰。红外传输具有天然的保密特性,信号不会穿透会议室墙壁,防止信息泄露,同时为与会者提供移动自由,代表可在会场内任意位置通过便携式接收器收听清晰语音。这种无线传输方式与线上会议的结合,创造了线上线下融合的跨语言交流环境。


二、远程接入架构与技术实现要点


实现博世同声传译系统与线上会议平台的无缝集成,需要构建高效的远程接入架构。该架构的核心是中央控制单元与音频接口设备的协同工作。博世DCN-WCCU无线中央控制单元作为系统核心,配备光纤网络接口,可连接多达150个无线讨论装置和93个译员台,形成独立分支或冗余环路网络架构,确保系统的高可靠性。


远程音频传输的关键在于低延迟编解码技术与抗弱网传输保障。博世系统采用先进的数字音频编码技术,结合红外辐射板(如LBB 451x/00系列)将翻译语种转换为红外信号覆盖全场。对于线上接入的远程参与者,需通过音频提取与重编码技术,将各语种音频流实时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格式。新一代音视频架构通过QoS引擎的抗弱网、流控、去抖动处理能力,即使在网络不稳定的环境下,也能保证语音传输的清晰度与连续性。这一技术要点对维持远程同传质量至关重要。


针对线上会议特点,系统需配置多通道音频分发模块。博世Integrus多语种红外线发射系统支持最多32个标准音质音频通道(31种同声传译及1个原始语言),可采用标准音质模式(每个载波2个通道)或高音质模式(每个载波1个通道)的混合配置。远程接入时,各语种音频流通过DSP数字音频处理器(如BIAMP Nexia CS)进行混音与路由,分别编码为独立的网络音频流,供远程参与者按需选择。这种架构确保了现场与远程参与者获得近乎一致的听觉体验。


系统冗余设计是保障远程会议可靠性的关键。博世系统支持双机热备与环路冗余配置,当主传输路径故障时,系统自动切换到备用路径,保证会议不中断。同时,系统具备远程监控与诊断能力,运维人员可通过网络实时监测设备状态、信号强度及覆盖质量,提前发现潜在问题。这种全方位的远程接入技术方案,为跨国跨地区多语种会议提供了稳定可靠的通信基础。


三、系统关键设备配置参数


博世同声传译系统的卓越性能离不开其精心设计的硬件设备。以下是系统关键设备的详细配置参数:


中央控制单元是系统的大脑。DCN-WCCU无线中央控制单元支持100-240V AC宽电压输入,功耗170W,提供40VDC电源输出。其音频处理部分频率响应为30Hz-20kHz(-3dB,额定电平),总谐波失真(THD)低于0.5%,动态范围大于90dB,信噪比超过87dBA。该设备提供2个XLR平衡音频线路输入(额定电平12dBV)和2个XLR平衡输出(额定电平12dBV),以及莲花插座非平衡接口,可灵活连接各类音视频设备。


传译与发言设备是系统的核心交互单元。DCN-IDESK译员台支持31个同声传译通道和1个原始语言通道,配备带背光的LCD显示屏,便于译员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工作。DCN-WDCS-D无线发言讨论机内置扬声器,配备可插拔话筒杆,提供两路耳机连接,采用先进的省电技术,确保长时间稳定工作。系统配备的DCN-MICL/S话筒杆长度分别为480mm和310mm,内置防喷和防风罩,有效提升拾音质量。


红外语言分配系统的参数直接影响传输质量。Integrus红外发射机(如INT-TX04)支持最多4个音频通道分配,采用Reed Solomon编码进行前向纠错,确保传输可靠性。LBB 451x/00系列红外辐射板配备自动增益控制功能,确保红外发射二极管(IRED)发挥最大效能;采用无风扇对流冷却设计,实现静音运行;内置温控线路,在温度过高时自动由全功率切换至半功率运行。这些精密参数共同保证了语种分配的稳定性和覆盖效果。


四、系统集成与会议控制方案


博世同声传译系统与线上会议平台的集成需要通过软件控制与硬件接口的有机结合。系统采用基于Windows的会议管理软件(如DCN-SWSMV),通过RS-232端口与中央控制单元连接,实现全面的会议控制功能。软件模块涵盖话筒管理、代表认证、电子表决、同声传译、资料分配等多项会议管理需求,提供直观的图形化界面,操作人员可通过鼠标轻松控制会议进程。


音频信号处理是系统集成的技术核心。为实现高质量的远程同传,需配置数字音频处理器(如BIAMP Nexia CS),该设备提供10路平衡式话筒/线路输入和6路平衡式输出,采用24-bit量化、48kHz取样频率进行模拟/数字和数字/模拟转换。通过软件内部的路由选择、信号处理模块,实现各语种的灵活分配与混合,满足复杂会议场景的音频处理需求。这种专业音频处理能力是保证远程参与者获得清晰语音的基础。


摄像跟踪与视频集成是提升远程会议体验的重要环节。系统支持自动摄像跟踪功能,通过预设位或语音激活方式,自动切换镜头至当前发言人,为远程参与者提供更直观的视觉信息。集成方案通常配置BOSCH Allegiant摄像系统,通过对会议室内多个摄像球的智能切换,实现会场全景与发言人特写的平滑过渡,增强远程参与者的临场感。


网络传输与安全机制是线上会议集成的关键考量。系统采用分布式网络架构,通过博世的专利光纤网络连接各组件,实现低延迟、高带宽的数据传输。为确保安全性,无线接入点(WAP)与讨论装置之间的数据交换受数字保护,防止未授权访问。同时,系统支持分级权限管理,不同角色的参与者享有不同的控制权限,确保会议有序进行。这些集成方案共同构建了安全、可控、易用的多语种线上会议环境。


五、应用场景与优化建议


博世同声传译系统在多语种线上会议中的应用场景广泛,尤其适合大型国际组织、跨国企业董事会、学术研讨会等对语言沟通质量要求高的场合。系统支持"原语种直接翻译"与"二次转译"两种工作模式,适应不同语种组合的复杂需求。例如,在欧盟等涉及小语种的会议中,可通过二次转译模式,先将小语种翻译为主要语种,再转译为其他语言,确保翻译准确性。


针对不同规模的会议场景,需采用差异化系统配置。中小型会议可采用基础配置:1台中央控制单元、10-20个发言单元、2-3个译员台及配套红外发射系统;大型国际会议则需扩展至多台CCU冗余备份、数百个发言单元、多个译员工作间(每个工作间最多可安装6个译员台)及多组红外辐射板阵列。这种按需配置的模式既满足功能需求,又优化了投资成本。


系统优化建议方面,首先要注重声学环境调整。会议场所需进行专业声学处理,混响时间控制在0.8-1.2秒为宜,背景噪声不超过NR30。其次,红外覆盖需精确规划,根据会场结构、面积与布局,合理配置辐射板数量与角度,确保无死角覆盖。第三,建立译员团队培训机制,使其熟悉系统操作流程与远程会议特点,提高翻译效率。最后,制定应急预案,包括网络备份线路、电源冗余及设备快速更换方案,应对可能的技术故障。


面向未来,博世同声传译系统正不断融合5G与AI技术。5G网络的高带宽、低延迟特性为远程同传提供了更强大的传输保障,而AI技术则有望实现实时辅助翻译、语音识别等增强功能。同时,系统与云视频平台的深度集成将成为趋势,通过API接口与标准化协议,实现与主流会议平台(如网易云信等)的无缝对接,进一步简化部署与操作流程。这些创新方向将推动多语种线上会议向更智能、更便捷的方向发展。


对于这个的博世同声传译系统用户而言,BOSCH系统通过其先进的技术架构、精密的设备参数与灵活的集成方案,为多语种线上会议提供了全面可靠的解决方案。随着远程协作模式的普及,该系统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持续推动"沟通无国界"愿景的实现。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4009942400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